大便的颜色、质地、形状等是最能反映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健康的大便多呈条状软便,在便池内不粘连,能浮在水面,水冲即净。
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不成形,水量增多,形似溏泥,还伴随腹泻、大便排不尽、粘滞等情况,就需要查查原因了。
一、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大揭秘
1、消化不良
牙齿缺失、进食速度过快或吃了较多难以消化的食物,肠胃消化不及时,食物残渣增多,会刺激大肠蠕动促进排便。这些残渣停留时间短,保留了更多的水分,就可能出现大便松散、增多、不成形的情况。
2、胃肠蠕动过快
腹部或双脚受凉、进食生冷食物过多、进食过辣或太油腻食物都会刺激肠道蠕动,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变短,营养和水分都没有吸收完全,导致大便中残渣和水分增加。
3、肠道细菌失调
肠道中含有大量细菌,分为益生菌、中性菌、有害菌,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形成肠道菌群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或便秘。
4、肠道炎症
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如肠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感染性肠炎如放射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等,这些疾病可以损害肠道粘膜,导致肠吸收功能下降、渗出增多、蠕动加快等,均可导致大便溏薄不成形。
5、肠道肿瘤
肠道中有异物,例如息肉或者肿瘤,可以刺激肠道,引起肠功能紊乱,可以出现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相交替,黑便、便血等临床表现。
6、药物
如清热解毒类中药等,可引起大便改变。
7、食物不耐受
一部分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腹痛腹泻。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如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
二、大便不成形,到底严不严重?
1、偶尔“调皮”不打紧
偶尔一次大便不成形,就像生活中的小插曲,大多时候不太严重。
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一顿麻辣火锅,第二天大便就可能稀软不成形。这是因为辛辣食物刺激了肠道,肠道蠕动加快,食物来不及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只要调整饮食,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便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腹部着凉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2、长期“捣乱”需重视
要是大便长期不成形,可就不能掉以轻心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严重的警报。
●长期大便不成形,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肠道内的肿瘤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大便性状改变,还可能伴有便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也会导致长期大便不成形。这类疾病会使肠道黏膜反复发炎、溃疡,不仅大便不成形,还可能带有黏液、脓血,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而且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胰腺炎也不容忽视。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当胰腺发生慢性炎症时,消化酶分泌不足,食物就不能充分消化,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还可能伴有脂肪泻,大便中会出现未消化的脂肪颗粒,看起来油乎乎的,而且气味特别重。
1、这些情况可以缓缓
要是只是偶尔大便不成形,而且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比如腹痛、便血、消瘦等,那就不用太着急做肠镜。像因为饮食不当,吃了刺激性食物或者腹部着凉而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就可以先观察观察,暂时不用做肠镜。
2、这些信号,肠镜得安排
要是大便长期不成形,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还伴有便血、腹痛、腹胀、黏液便、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那就得赶紧去做肠镜检查了,这很可能是肠道有器质性病变。
肠癌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也要及时做肠镜,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会逐渐增加,如果大便习惯突然改变,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也建议做肠镜检查,排查肠道疾病。